En / /

耳震荡

李颖姗
声音艺术家

生于香港,艺术灵感源自装置与表演的交界。以「聆听」连结自身与世界,感受万物每一刻的流动;认为创作有助探索并接受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可能性。最近研究自然疗法及艺术治疗,透过聆听及正视自己的身心,来创作、疗愈。

作品曾于不同艺术节发表,如丹后聆听营(日本,2017)、ifva影像嘉年华(香港,2016)、「听在」声音艺术节(日本,2014)、《穿(景)》「亚洲城市串流」策展计划(菲律宾,2014)等。曾获邀至各大艺术节及演奏会演出,如空中集气(香港,2019)、Asian Meeting音乐节(日本,2016)、赛马会街头音乐系列:实验音乐系列(香港,2016),以及Kill the Silence音乐节(香港,2013)。

姚少龙(又名Alexmalism)
实验音乐艺术家

无论被称为「唱片骑师」、「声音艺术家」,还是「音乐制作人」,Alexmalism都不曾害怕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,以扩展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;从极简主义、工业主义、声音艺术、trance、流行甚至古典音乐汲取灵感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折衷主义音乐世界。他从极简音乐入手却收获甚丰,首张专辑《TKO》涵盖多种电子音乐风格,如trance、house、techno,并善于在工业节奏上添加不守规矩的合成器音效,流露对我城不满底下的一丝敬意。

Alexmalism曾在多个重要的地下音乐场域演出,如XXX、OIL Club、ALL Club、Sónar香港2019、CTM音乐节2020、NTS电台、香港联合电台、上海社区电台等,亦曾于广州时代美术馆和大馆当代美术馆表演。多个艺术机构或平台,如Para Site艺术空间、亚洲当代艺术空间、火人祭均曾展出其声音艺术作品。

罗颖纶
实验音乐家

生于香港,2004年以钢琴演奏考进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,其后转修声乐及作曲,师承中国作曲家崔世光先生及演艺学院讲师徐慧女士。2007年毕业后获全额奖学金前赴美国波尔州立大学继续升学,主修声乐及作曲。2008年于全国音乐教师协会的区域(印第安那)声乐比赛获首奖,及后开始钻研电子作曲,留美期间发表多个电子互动音乐作品。2010年毕业后重返香港浸会大学,并在Christopher Keyes教授指导下于2016年取得博士学位。

攻读博士期间,除了运用传统乐器作曲,并专研互动音乐及声音装置艺术。作品曾在多个研讨会及音乐节发表,包括第13届新乐器介面国际会议(韩国)、实验声音(捷克)、美国作曲家协会第六区会议(德克萨斯州)、密苏里州新音乐节(美国)、soundSCAPE音乐节(意大利)、2013国际电脑音乐与音讯技术研讨会(台北)及香港艺术节。2014年获富布赖特研究奖赞助,前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数码媒体中心进行10个月研究。现为香港大学音乐系、香港城巿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兼职讲师。

冯俊彦
艺术家/研究员

香港媒体艺术家及研究员,曾在香港及欧洲修读媒体艺术,其创作涵盖即兴电子、电声作曲和声音装置。不时运用日常物件演奏,以独特方式探讨真实与想像之间的关系。他把扩音器视为乐器,试图探索在后数码时代,如何通过「听」和现场音乐来建构经验。作品曾于东亚、欧洲多个国际音乐节和研讨会发表,包括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和新乐器介面国际会议等。

许敖山(又名Nerve)
跨界艺术家

以香港为基地,游走于现代音乐、声音艺术、多媒体剧场及地下文化等不同界别,身份多元;专注混合艺术形式,并以传统素材进行实验,作品曾于香港艺术节、新视野艺术节、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发表。曾获城市当代舞蹈团、香港小交响乐团、进念‧二十面体、香港创乐团等艺术团体委约创作。近作包括电影歌剧《1984》、多媒体歌剧《利玛窦的记忆宫殿》、体验式装置表演《像是动物园》,以及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开幕节目《四象万相》。

创立实验乐团DECADE Ensemble,并担任艺术总监。以表演者及唱片骑师的身份活跃于多个地下音乐场域,包括CTM Vorspiel(柏林)、Kill the Silence音乐节(香港)、Outlook音乐节(香港)及洛桑地下电影音乐节(瑞士)。

2010年取得香港演艺学院音乐硕士(作曲及电子音乐),随即成为该系兼职讲师。2017年获亚洲文化协会奖助计划赞助,于纽约进行考察研究。